-
Q电气系统中电连接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如何满足标准要求?
A产品原材选材,对应应用场景的设定,结构设计等多方面。
-
Q放电距离取决于电压大小还是电流大小的影响比较大?
A在未导通时,两极靠近的放电,取决于两极电压。而从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时的放电,则和电流有关。整体来说能量(电压,电流),介质,环境等。
-
Q在产品设计中,爬电距离一般先按照那个电气参数估算?
A可以优先考虑过压参数
-
Q金属的材质对爬电距离会产生影响吗?影响明显吗?
A金属本身有自由电子,是导体,在电路中可看做一极。爬电是针对两极之间的绝缘失效。
-
Q如何处理电连接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热问题?
A首先对于连接器用户来说可以选择工作环境温度上限较高的产品,即连接器工作环境温度最大值要高于设备实际使用时的环境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加与连接器连接的导线长度(导线散热),增加额外的散热系统等措施处理该问题。
-
Q检测爬电的仪器一般用哪些,一般哪些场合需要考虑?
A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较少进行实测,也有很多结构不便于量测。但可以通过耐压测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验证。
-
Q爬电距离一般考虑强电设计,若是48v或24v点需要考虑不?
A低压同样需要考虑,只是在电压较低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会很小,极端情况下,如果电压很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会小于PCB板零件排布的常规距离,所以往往体现不出危害。
-
Q在电气系统中,如何考虑电连接器与其他组件的兼容性?
A一般考虑以下: 1.连接器与周围器件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否足够。 2.连接器与周边器件是否存在干扰。
-
Q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电压要求调整电连接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A首先要确定连接器设计时采用的标准,IEC60664-1,UL / ANSI 1059,UL 1977等都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做了相应的规范,环境条件(环境污染等级)与工作电压确定后通过查询以上标准即可进行确定,例如环境污染等级变高,则查询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会相应增大。
-
Q污染后的连接器如果不替换,会有什么隐患?
A1.导体被污染物腐蚀。 2.污染物具有导电性,导致连接器短路烧毁。 3.随着污染物的增加,连接器的散热变慢,热量的聚集导致连接器烧毁。 4.如果污染物颗粒较大,可能会卡在连接器的触点之间,导致断路。
-
Q可接受的最小安全距离有什么讲究?
A考虑产品定位,使用的场景,确保存在的过压一极污染。一般来说,会有具体安规定义,不同条件下给出必须要满足的指标。
-
Q弱电产品,例如用纽扣电池供电的无线开关,还需要考虑爬电距离吗
A低压同样需要考虑,只是在电压较低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会很小,极端情况下,如果电压很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会小于PCB板零件排布的常规距离,所以往往体现不出危害。
-
Q电脑电源污染对人体有没有影响?
A相关辐射等都有标准规范,无需过多担心。
-
Q现在微矩形连接器的物理尺寸越来越小,使用中怎么判断安全间隙?
A安全间隙在设计之初厂商就会考虑,同时进行验证。材料,结构等都可以提高相关指标。对使用者来说,只需关注厂商给定的指标及测试条件十分满足需求即可。
-
Q板上安装孔与爬电距离如何去设计,若整板尺寸太小如何解决?
A可以考虑开槽,或者加墙等多种方式。
-
Q在电连接器设计中,如何考虑防止电磁干扰的问题?
A一般考虑以下: 1.良好的接地; 2.使用防止电磁干扰的器件。 3.使用隔离材料。
-
Q什么是电连接器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如何选择合适的额定值?
A长期稳定工作能满足的电流及电压。之所以定义,是因为要考虑实际使用中的不稳定因素,如波动。确保产品耐压和温升满足长期使用标准。产品设计阶段会重点考量。如材料,结构,所参考标准等都直接影响。
-
Q如果要验证板上的连接器绝缘间距,使用RMS的电压,还是脉冲型电压测定会更好一些
ARMS,很多安规对绝缘耐压定义了脉冲和交流两种,但同等电压下,RMS交流测试会更严苛。更能验证产品本身的绝缘效果。
-
Q如果PCB的空间太小不能满足最小间隙和爬电距离,用绝缘的灌封胶是否有助于改善
A灌胶后,如果线路完全封闭在胶中,相当于改变了产品周围的介质,同时也杜绝了环境污染等,爬电部分会有变化。有较好效果。
-
Q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观点来看,仅仅涂有清漆或珐琅的导电件,或仅用氧化层或类似方法保护的导电件均不认为是绝缘的。为什么?
A分享中的案例有提到,两极时间只使用纸张隔绝,是不存在所谓的间隙和爬电的,绝缘的要求即需要有合适的材料,又需要合适厚度。
- 1113召开 以48V电机驱动技术引领绿色创新
- 1030召开 交流/直流电源输入过流和过压保护选型指南